6大穴止痛,一輩子都好用
事情永遠做不完,行事曆上總排著滿滿的待辦事項,但頭痛、 肩頸痛、胃痛、經痛、腰痠背痛……卻像個冒失鬼, 老是霸道地打亂行程,過分點的還照三餐折磨人, 有時甚至像關不掉的懶人鬧鐘,按掉又響、按掉又響……
面對惱人的疼痛,除了吃止痛藥,還有什麼好方法?
因感慨在尚未抵達病院前的急救過程無法替傷患緩解疼痛, 於是維也納大學附設醫院麻醉與重症治療科醫學博士賀拉夫( Klaus Hoerauf)做了一個研究, 他從中醫裡找出五個止痛的穴位點, 在救護車運送外傷患者的過程按壓, 測試能否在藥物介入前透過穴位按摩替傷者止痛。
這篇發表在《Anesthesia and Analgesia(麻醉與鎮痛)》 期刊的文章蒐集了60個案例,分成:按壓真實穴位組、 按壓假穴位組、沒壓穴位組。結果發現,在抵達醫院前, 按壓真實穴位那組不僅疼痛明顯降低,而且傷患的焦慮減輕、 心跳趨於穩定,滿意度也較高。
可見穴位按摩對緩解疼痛確實有一定程度的幫忙。
《康健》找來精通穴位、人稱「陳兩針」 的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主治醫師陳玉昇, 以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針灸科主任鄭鴻強, 請他們歸納出臨床經驗裡最實用的六大止痛穴位, 讓深受疼痛折磨的你我可以在關鍵時刻懂得自救。
六大口訣,遠離疼痛
經之所過,病之所治。鄭鴻強提到,中醫發展這麼多年, 已從各大經絡通過的位置找出十個關鍵大穴,稱為十總穴, 而這十總穴不僅簡單易記且療效明顯, 常用的程度堪稱中醫的吃飯穴。
本文進一步歸納其中最實用的六大穴位,並提供記誦口訣, 只要背起來、記住位置,你就能隨時緩解疼痛。
1.面口合谷收
合谷絕對是所有穴道的首選,陳玉昇劈頭點名, 合谷穴不僅是臨床常用穴,更是治痛要穴。
它是手陽明大腸經上的穴道,主要治療頭面五官的痛症:頭痛、 眼睛痛、牙痛、喉嚨腫痛,所以口訣叫「面口合谷收」。陳玉昇說, 頭痛按合谷穴是最常見的,臨床上遇到牙痛的患者, 針刺合谷上方效果也非常明顯, 所以拔牙時怕痛的話也可以自己一邊按。
有學者進一步統計古書文獻中合谷穴的適應症, 發現合谷不僅能緩解頭面部痛症, 還能治療身體許多不同部位的疼痛,像是上肢痛、腰痛、肚子痛等。
更有研究發現,針刺合谷穴可以增加人體對疼痛的耐受力, 降低對痛覺的敏感性,所以臨床上遇到怕痛的患者, 也可以針合谷穴抑制疼痛。
陳玉昇解釋,合谷穴附近有二間、三間、陽溪、偏歷等穴, 旁邊的第二掌骨側更被喻為人體縮影, 可以倒映全身從頭到腳的問題,是個重要的穴區。 所以真的忘記穴位時,只要記得,不管哪裡痛都可以按虎口附近, 愈靠近頭部的疼痛就按愈上方、靠近下肢就按下方,左側按左手、 右側按右手就對了。
▲合谷穴在哪裡:打開虎口,合谷穴在第一掌骨跟的二掌骨間, 兩條筋的中間。
鄭鴻強示範,最簡單的找法就是把手指併攏平放在桌上, 往最高的點壓下去,用力稍偏向食指,若痠麻脹痛的感覺愈明顯, 就代表壓的位置愈正確。
2.肚腹三里留
日本人稱它為保健穴,堪稱世界上最常用到的養生穴位之一, 鄭鴻強這麼介紹足三里。
它位於足陽明胃經,是調理腸胃功能的保健要穴, 舉凡所有腸胃問題,胃痛、胃痙攣、脹氣、消化不良、 十二指腸潰瘍、便秘、肚子痛等症狀都可以按,所以有「 肚腹三里留」這樣的口訣。
足三里還有另一個意思,就是按了以後一天可以走三里路。 鄭鴻強提到,足三里能緩解膝腿疼痛,對於下肢容易疲勞、 沒辦法走路的人,按壓後可以讓雙腿變得比較有力。
▲足三里在哪裡:膝蓋外側有個有個凹陷處叫外膝眼, 足三里就位在外膝眼下方三吋(四指幅寬)的位置。
3.婦科三陰交
一篇發表在《疼痛治療的護理(Pain Management Nursing)》期刊的文章,回顧了1996~2011年以「 指壓」(acupressure)和「疼痛」(pain) 做為關鍵字的文獻, 其中提到經痛與產痛的文章幾乎都是按壓三陰交, 相較作者歸納的其他痛症,都未看見如此明確的交集,可見「 婦科三陰交」的口訣確實名不虛傳。
桃園長庚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主治醫師葉柏巖說明, 三陰交指的是三條陰經:足太陰脾經、足少陰腎經、 足厥陰肝經的交會處,它主要調理下焦,也就是肚臍以下的部位, 其中對治療婦科疾病特別有效,所以經痛、產痛、更年期綜合症…… 等皆可按壓。
不過鄭鴻強提醒,該穴有刺激子宮收縮的效果, 懷孕期間最好避免按壓。
▲三陰交在哪裡:腳踝內側最高點往上三吋(四指幅寬)的地方。
4.腰背委中求
搬重物、坐姿不良皆易導致腰痠背痛, 所以無論勞力工作者或辦公室內的靜態工作者多少都有腰部筋膜、 肌肉、韌帶、 椎間小關節、關節囊等部位扭挫損傷。
經過足太陽膀胱經的委中穴,口訣是:「腰背委中求」, 它主要治療腰、脊、背痛、坐骨神經痛及背側下肢活動不便等症狀。
▲委中穴在哪裡:位在大腿後側,膝窩中央兩條筋之間的位置。
5.內關心胸胃
位於手厥陰心包經的內關穴與心臟關係密切,能夠防治心血管疾病, 舒緩心絞痛、心律不整……。
此外,內關穴是聯絡三焦經的絡穴,所以它能調節三焦氣機、 活血止痛;同時它又與奇經八脈中分布於胸腹的陰維脈交會, 因此可治胸中諸疾,如咳嗽、氣喘、嘔吐、胃痛等症狀,是故有「 內關心胸胃」的口訣。
諸痛癢瘡,皆屬於心。陳玉昇也提到,疼痛有時候是情緒、 壓力所致,且疼痛是很主觀的症狀,如果無法得到及時的緩解, 容易焦躁不安,使負面情緒加重疼痛程度,形成惡性循環。
按壓內關穴能夠達到寧心安神的效果。鄭鴻強指出, 內關能刺激副交感神經,讓心跳趨於穩定,所以緊張的時候可以按, 疼痛時揉捏它也能安神止痛。
▲內關穴在哪裡:手用力握拳,前臂內側會有兩條筋浮起來, 在兩筋之間,手腕橫紋上兩吋(三指幅寬)的位置。
6.外傷陽陵泉
有關筋骨的東西都可以找足少陽膽經上的陽陵泉,鄭鴻強一語道破。 所以像是關節炎、五十肩、運動傷害、扭挫傷、落枕…… 等症狀都可以按,這就是「外傷陽陵泉」的由來。
鄭鴻強在臨床上也會搭配旁邊的足三里一起扎,通常一下針, 筋立刻就鬆開,所以他也建議, 筋拉到的時候可以同時按壓陽陵泉與足三里。
▲陽陵泉在哪裡:小腿外側,腓骨小頭下方凹陷處。
頭頸部疼痛找合谷,腸胃不適捏足三里,婦科症狀壓三陰交, 腰痠背痛按委中穴,心血管問題尋內關,筋骨痠痛找陽陵泉。
鄭鴻強說,牢記「面口合谷收,肚腹三里留,婦科三陰交, 腰背委中求,內關心胸胃,外傷陽陵泉。」六句口訣, 讓你無論面臨何種疼痛,都能一次找到相應穴位,緩解不適。
面對惱人的疼痛,除了吃止痛藥,還有什麼好方法?
因感慨在尚未抵達病院前的急救過程無法替傷患緩解疼痛,
這篇發表在《Anesthesia and Analgesia(麻醉與鎮痛)》
可見穴位按摩對緩解疼痛確實有一定程度的幫忙。
《康健》找來精通穴位、人稱「陳兩針」
六大口訣,遠離疼痛
經之所過,病之所治。鄭鴻強提到,中醫發展這麼多年,
本文進一步歸納其中最實用的六大穴位,並提供記誦口訣,
1.面口合谷收
合谷絕對是所有穴道的首選,陳玉昇劈頭點名,
它是手陽明大腸經上的穴道,主要治療頭面五官的痛症:頭痛、
有學者進一步統計古書文獻中合谷穴的適應症,
更有研究發現,針刺合谷穴可以增加人體對疼痛的耐受力,
陳玉昇解釋,合谷穴附近有二間、三間、陽溪、偏歷等穴,
▲合谷穴在哪裡:打開虎口,合谷穴在第一掌骨跟的二掌骨間,
鄭鴻強示範,最簡單的找法就是把手指併攏平放在桌上,
2.肚腹三里留
日本人稱它為保健穴,堪稱世界上最常用到的養生穴位之一,
它位於足陽明胃經,是調理腸胃功能的保健要穴,
足三里還有另一個意思,就是按了以後一天可以走三里路。
▲足三里在哪裡:膝蓋外側有個有個凹陷處叫外膝眼,
3.婦科三陰交
一篇發表在《疼痛治療的護理(Pain Management Nursing)》期刊的文章,回顧了1996~2011年以「
桃園長庚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主治醫師葉柏巖說明,
不過鄭鴻強提醒,該穴有刺激子宮收縮的效果,
▲三陰交在哪裡:腳踝內側最高點往上三吋(四指幅寬)的地方。
4.腰背委中求
搬重物、坐姿不良皆易導致腰痠背痛,
經過足太陽膀胱經的委中穴,口訣是:「腰背委中求」,
▲委中穴在哪裡:位在大腿後側,膝窩中央兩條筋之間的位置。
5.內關心胸胃
位於手厥陰心包經的內關穴與心臟關係密切,能夠防治心血管疾病,
此外,內關穴是聯絡三焦經的絡穴,所以它能調節三焦氣機、
諸痛癢瘡,皆屬於心。陳玉昇也提到,疼痛有時候是情緒、
按壓內關穴能夠達到寧心安神的效果。鄭鴻強指出,
▲內關穴在哪裡:手用力握拳,前臂內側會有兩條筋浮起來,
6.外傷陽陵泉
有關筋骨的東西都可以找足少陽膽經上的陽陵泉,鄭鴻強一語道破。
鄭鴻強在臨床上也會搭配旁邊的足三里一起扎,通常一下針,
▲陽陵泉在哪裡:小腿外側,腓骨小頭下方凹陷處。
頭頸部疼痛找合谷,腸胃不適捏足三里,婦科症狀壓三陰交,
鄭鴻強說,牢記「面口合谷收,肚腹三里留,婦科三陰交,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